测试用例编写的老大难问题
写过 API 测试用例的同学都知道,这是开发过程中最耗时耗力的环节之一。你需要考虑正常流程、异常情况、边界值处理、安全性检测等各种场景,每个接口都要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用例才能覆盖全面。
手动编写这些用例不仅费时间,还容易漏掉一些边缘情况。特别是当项目接口数量多起来的时候,光是维护这些测试用例就能让人头疼不已。
现在情况有了改变。Apifox 推出了 AI 生成测试用例的功能,可以根据你的接口结构自动生成覆盖多种测试场景的完整用例集。这个功能到底效果如何,又该怎么使用呢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AI 生成测试用例能做到什么程度
使用 Apifox 的 AI 功能生成测试用例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速度快。点击生成按钮后,几十秒内就能看到大量结构完整的用例出现在列表中,这个效率比手动编写要高出好几倍。

更让人惊喜的是 AI 的分类能力。生成的用例会自动按照正向、负向、边界值、安全性等测试类型进行归类,这样你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个用例要验证什么场景,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。

生成的用例还可以立即运行验证,你不需要等待 AI 将所有用例生成完毕再操作。看到满意的用例可以直接采纳到接口的正式测试用例集中,不满意的可以废弃掉,这种即时反馈的体验让整个流程变得很顺畅。

当你需要处理大量用例时,批量操作功能就显得很实用了。你可以批量运行、批量采纳或批量废弃用例,快速筛选出高质量的测试用例。

如果你想对比不同 AI 模型的生成效果,还可以同时启动多个生成任务,看看哪个模型的表现更好。

开启 AI 功能的准备工作
想要使用这些 AI 功能,首先需要完成一些基础配置。Apifox 中的 AI 功能默认是关闭状态,需要手动开启,而且这个功能目前需要组织或团队管理员及以上权限才能配置。
开启的步骤很简单,进入「组织 / 团队设置 - AI 功能」,在这里为整个组织或团队开启 AI 能力就可以了。一旦开启,团队内的所有项目都能使用 AI 功能。

开启 AI 功能后,你会看到一个新的配置入口——AI 模型供应商配置。这就涉及到下一个关键步骤:选择和配置合适的 AI 供应商。
配置 AI 供应商的关键步骤
Apifox 目前支持火山引擎、阿里云百炼、腾讯云、硅基流动和 DeepSeek 等国内供应商,也支持通过自定义 API 配置接入其他供应商。选择哪个供应商主要看你的具体需求和预算考虑。

配置时需要提供几个关键信息。首先是 API Key,这是调用 AI 接口的身份验证凭证,配置完成后可以测试验证是否有效。然后是 API 前置 URL,也就是实际请求发送的地址,如果选择的是预设供应商,这个地址会自动填充。最后是模型列表,你需要选择要启用的具体模型,只有启用的模型才能在功能中使用。

这里有个重要提醒:要想获得好的生成效果,请务必选择先进强大的模型,比如 DeepSeek 3.2。能力较弱的模型可能导致生成结果不符合预期,到时候还需要大量的手动修改,就失去了使用 AI 的意义。
需要注意的是,AI 功能是通过 Apifox 服务端访问大模型的,所以当前只支持国内的模型提供商。如果你需要使用国外的模型,暂时还无法直接支持。
设置默认模型并启用功能
当你配置好模型供应商之后,还需要设置默认模型。当你使用 AI 功能时没有特别指定模型的情况下,系统会自动选择这个默认模型。你也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指定不同的模型,并启用你需要的具体 AI 功能。

配置完成后,记得刷新你打开的项目页面,这样各个 AI 功能的入口就会显示出来了。如果没有看到相关入口,通常是因为没有刷新页面或者权限配置有问题。
具体使用 AI 生成测试用例
真正开始使用时,在任意接口的「测试用例」标签下,你会看到「通过 AI 生成」的入口。点击后右侧会滑出配置面板,这里可以选择要生成的用例类型。

你可以按照正向、负向、边界值、安全性及其相关子项进行勾选,AI 会根据你的选择生成对应类型的用例。比如你只想要正向用例,就只勾选正向测试;如果你想要全面覆盖,就把所有类型都勾选上。

如果你的接口需要鉴权,系统会自动识别已经配置的鉴权凭证。这里有个安全保障措施:密钥值会在本地加密传递,生成完成后自动解密,既保证功能正常使用又保障了信息安全。

在正式生成前,你还可以在底部输入框添加更多具体要求,帮助 AI 生成更符合预期的用例。比如你可以写"重点测试用户权限验证"或者"多关注数据格式校验"这样的指导性描述。左下角可以设置生成数量,最多支持一次生成 80 个用例,右下角可以选择使用的具体 AI 模型。

点击生成后,AI 就会基于接口文档和你的配置要求开始工作。生成过程中你可以看到用例陆续出现,每个用例都可以立即运行验证。通过实际的接口响应,你可以判断这个用例是否符合预期。符合要求的用例点击「采纳」,不需要的点击「废弃」,也可以批量处理多个用例。
这里有个实用技巧:接口文档越完善,AI 生成的用例效果就越好。如果你在接口定义中为每个枚举值都补充了具体含义,AI 就能自动生成覆盖所有枚举值的完整测试用例,甚至在部分场景下应用正交法生成更合理的参数组合。
其他实用的 AI 功能
除了生成测试用例,Apifox 的 AI 功能还能辅助完成其他智能操作,这些功能同样能提升开发效率。
修改数据模型功能可以帮你快速调整接口的数据结构。在启用"AI 辅助参数修改"功能后,在接口文档或数据模型页面中,鼠标悬停到数据模型相关区域就能看到 AI 功能入口,点击后就可以用 AI 来修改数据模型,比手动调整要快很多。

接口规范性检测功能则能帮你保持代码质量。启用"接口规范性检测"功能后,在项目中新建一个接口设计规范,就可以在任意接口中通过 AI 来检测接口设计是否符合规范,这对于团队协作开发特别有用。

AI 命名功能解决了很多开发者的命名困扰。启用"AI 命名"功能后,在接口文档或数据模型页面中,鼠标悬停到字段名称区域就能看到 AI 功能入口。AI 会根据你们团队的接口设计规范提供符合规范的字段命名建议,不用再为起个好名字而纠结。

实际使用效果和价值
从实际使用体验来看,AI 生成测试用例功能确实能显著提升测试效率。原本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才能编写完成的测试用例,现在几分钟就能生成大部分基础用例。测试人员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上,比如验证业务逻辑、优化测试策略、设计复杂场景测试等。
这种效率提升对于项目进度的推进作用是很明显的。特别是在项目初期接口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,AI 生成的测试用例能够快速建立起基础的测试覆盖,让团队更有信心地进行后续开发。
当然,AI 生成的用例也不是万能的,对于一些特殊的业务逻辑和复杂场景,还是需要人工补充和完善。但这已经大大减少了重复性的工作量,让测试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Apifox AI 功能的使用技巧,可以查看 Apifox 官方帮助文档,里面有详细的操作指南。
如果你正在开发项目需要进行接口调试,不妨试试 Apifox。注册过程非常简单,你可以直接在这里注册使用。
